採購和供應鏈管理:有什麼區別?
已發表: 2022-10-26採購負責監督公司正常運作的商品和服務的採購。 雖然採購和供應鏈管理經常被誤認為是彼此,但採購實際上是廣泛供應鏈的一個縮影。 供應鏈中的高效採購將幫助您降低成本並提高盈利能力。 在本文中,讓我們了解供應鍊和採購管理之間的定義和區別,採購涉及的步驟,以及技術如何提升您的採購流程。
- 什麼是採購?
-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
- 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比較
- 供應鏈管理中的採購流程
- 採購技術
什麼是採購?

採購是指獲得日常業務運營所需的商品和服務所需的所有活動。 它涉及採購供應商、談判合同、購買物品、接收和檢查貨物,以及記錄文書工作中的所有步驟。
採購可分為直接採購和間接採購:
- 直接採購是獲取初級商品以生產最終產品。 對於製造商來說,可以直接採購原材料和零部件。 對於零售商,它包括從批發商處購買然後轉售給客戶的商品。
- 間接採購是指採購日常運營所需的物品,但不直接構成最終產品。 它包括租金、辦公用品、家具、營銷成本、諮詢服務和設備維護。
採購不是孤立行為的清單——它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例如,您可以與主要供應商建立長期關係,以獲得最好的服務並以更優惠的價格進行交易。 它可以幫助您降低採購成本,並最終有助於提高利潤率。 此外,您還需要經常進行質量保證檢查,以分析供應商的表現,從而為未來的採購挑選最佳供應商。
什麼是供應鏈管理?

供應鏈管理是監督供應鏈以確保端到端貨物和服務順暢流動的過程。 它包括為最終客戶規劃、實施和監控將原材料轉化為產品的過程。
供應鍊是利益相關者的大型網絡,包括製造商、供應商、批發倉庫、零售商和物流供應商,用於生產和分銷產品。 因此,供應鏈管理需要所有工作和服務,以幫助將產品從原材料採購轉移到運行生產並將產品無縫地交付給最終用戶。
作為供應鏈管理的輔助,零售店運營有助於將產品交付給客戶。 零售管理是維持正確庫存以滿足客戶需求的過程,同時吸引客戶到您的商店,改善購物體驗並建立他們的忠誠度。 它支持供應鏈管理的最後階段。
採購與供應鏈管理比較

採購和供應鏈管理之間的主要區別
採購和供應鏈管理都是實現公司目標的重要內部職能。 他們有很多共同點:
- 採購和供應鏈管理都是與供應商的主要接口。
- 他們都旨在確保以正確的質量、正確的數量、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價格提供所購買的材料和組件。
- 這兩個流程需要主動管理才能成功運營業務。
儘管供應鏈管理和採購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但它們是不可互換的。 讓我們發現它們的主要區別:
採購側重於投入; 供應鏈管理強調輸出和交付
採購的重點是獲取貴公司所需的原材料和商品。 為此,它需要尋找供應商、簽訂合同和採購訂單、接收貨物並進行付款。
相比之下,供應鏈管理是一個以產出為導向的過程,它處理將這些商品轉化為最終產品並有效地分配給客戶的過程。 因此,它涉及物流、生產、庫存管理、分銷策略和零售管理。
採購處理供應獲取; 供應鏈管理包括更多
雖然供應鏈中的採購旨在與供應商建立關係並為您的企業獲取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但整個供應鏈管理的範圍要廣泛得多。 採購僅涵蓋供應鏈管理的第一部分。 供應鏈管理的其餘部分包括物流以獲得貨物,例如運輸、倉庫管理或交叉對接,以及最終產品的製造過程和分銷。
採購支持生產; 供應鏈管理指導生產和分銷
採購是公司生產的重要支持功能。 它確保您的企業獲得正確的材料和庫存來生產成品。 另一方面,供應鏈管理解決這些輸入如何轉化為最終產品並分發給客戶的問題。 供應鏈管理是一個包含過程,而採購只是為整個系統提供輸入的一個子集。
採購和採購

採購是採購週期的初始階段。 它包括識別和評估潛在供應商、談判條款以及選擇最符合公司要求的供應商。 採購關注能夠提供供應的“誰”,而採購關注供應和材料的“什麼”。
採購和採購
採購和採購是最常被誤用的一對詞。 採購是採購階段之後發生的採購的一部分。 它包括訂購、加急、接收和履行付款等活動。 採購側重於交易而不是供應商關係。 雖然採購採用主動方法,從確定業務需求開始,但採購是一種被動方法,僅旨在獲取已經決定購買的東西。
供應鏈管理中的採購流程
採購流程可能因公司的結構和需求而異。 但是,以下是供應鏈中採購的 9 個典型步驟:

確定所需的商品和服務

企業必須首先確定其對特定商品或服務的需求。 它可以是新項目、低庫存的補貨或訂閱續訂。 在任何情況下,您都應該為技術規格、材料、數量或服務特性創建詳細要求。 在這個階段,您應該諮詢與採購決策相關的所有業務部門,以確保採購的商品反映實際需要。
提交採購申請以供審批
當您需要採購大量物品或服務時,您必須提出正式的採購申請。 採購請求通知需要採購,並說明規格、數量、所需時間等。監督貴公司採購活動的經理或主管將批准或拒絕採購請求。 如果獲得批准,您可以繼續下一步。
評估和選擇供應商
現在知道您需要尋找什麼,是時候尋找最好的供應商了。 您可以根據供應範圍向潛在供應商發送報價請求 (RFQ) 或提案請求 (RFP)。 RFQ 和 RFP 應明確說明您對報價的期望,以便您可以比較蘋果和蘋果。
評估供應商不應僅僅關注價格,您必須考慮供應商的聲譽、質量、交付速度和可靠性。 在做出決定之前,您應該至少有 3 個報價。 通常,技術標準應該在第一輪評估,然後你有一些入圍的供應商繼續進行商業評估。
協商價格和條款

評估後,您可以將供應商安排到訂單中。 從最上面的人開始談判條款和條件,包括各方的工作範圍和責任、定價和付款條件,以及貨物保險和服務保修。 如果第一個供應商進展不順利,您可以轉到第二個及以後的供應商。 只要確保如果您拒絕交易,您就有具體的替代選擇。 一旦您就最終條款和條件達成一致,就應該在合同中加以表述。
創建採購訂單
簽訂合同後,您可以生成採購訂單 (PO) 並將其發送給供應商。 採購訂單應詳細說明所需的確切商品或服務、數量、定價、交付方式和交付期限。
接收並檢查交付的貨物
現在輪到供應商履行訂單了。 收到貨物後,請仔細檢查是否有任何缺陷或損壞。 確保您獲得 PO 中指定的正確數量和正確質量。
對文檔進行三向匹配
在付款之前,您應該通過比較採購訂單、訂單收據或裝箱單和發票進行三向匹配。 確保收到的商品或服務與採購訂單相符,並且發票經過授權且準確無誤。 如果這 3 個文件之間有任何差異,您必須在結算付款前解決它們。
批准發票並安排付款
一旦發票通過三向匹配檢查,您就可以為供應商安排付款。 您應該有一個一致的應付賬款流程來證明付款與發票和到期日相符。 此流程將幫助您管理準時付款、避免滯納金並與供應商建立良好關係。
保持記錄中
維護整個採購過程的記錄很重要。 這些記錄將幫助您確定未來重新訂購的正確價格,並為您的審計流程和稅收計算提供支持。 清晰、準確的記錄也是解決任何潛在爭議的堅實基礎。
採購技術

全球採購軟件市場正在快速增長。 Verified Market Research 的一份報告預測,到 2028 年,全球市場價值將達到 95 億美元,比 2020 年的 55 億美元顯著增加。
先進的採購技術為所有利益相關者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採購平台,以獲取實時可見性、發現節約機會並有效地相互協作。 它使採購從戰術職能演變為戰略職能,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
以下是您應該為您的業務採用的頂級採購技術:
基於雲的定制採購軟件
世界正在尋求基於雲的軟件,以幫助公司減少開銷並獲得實時信息共享。 借助基於雲的技術,您可以更靈活地隨時從任何設備訪問應用程序。
此外,雲計算的普及使得利用 API 和微服務具有成本效益。 您可以將各種附加組件集成到現有系統中,而無需自定義編碼。 它為企業根據需要定制平台創造了更高的自主權,並且不再需要為不必要的功能付費。
過程自動化
採購自動化是關於用電子/數字工作流程取代您的手動採購流程,以提高生產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勞動力成本、促進流程並減少錯誤。
2 種類型的自動化可應用於採購:
- 業務流程自動化 (BPA) 通過數字化利用您的採購流程來提高效率。 例如,您可以自動化採購訂單以簡化操作或自動化銷售訂單表單以改善客戶體驗。
- 機器人流程自動化 (RPA) 加速了手動、重複和低價值的任務,例如數據輸入。 它可以幫助您節省時間並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錯誤。
數據分析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意識到數據對於推動其組織成功的重要性。 大量數據需要企業能夠實時處理數據、解釋數據並識別主導因素,從而為您的業務設計創新解決方案。
數據驅動的方法可讓您深入了解您的績效和挑戰。 借助數據,您可以識別需要改進的採購方面,並更好地分配資源以做出明智的決策。 授權分析驅動採購的關鍵是將分析納入決策過程,而不是單獨的項目。
採購中的人工智能 (AI) 和機器學習

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在採購中的應用在解決涉及大量數據的複雜問題方面蓬勃發展。 以下是人工智能可以為供應鏈採購帶來價值的一些領域:
- 做出更好的決策:人工智能可以提供及時的分析和見解,以做出更準確的採購決策。
- 識別新機會:人工智能捕獲相關數據源,如外部市場研究,以告知您新知識。 結合您的內部數據,它可以幫助您發現儲蓄機會、供應商或進入新市場的機會。
- 改善內部運營:人工智能有助於簡化和協調跨多個部門或地理位置的業務運營。
- 騰出時間——通過自動化更多的日常任務,人工智能可以騰出採購資源來處理更具創造性或戰略性的任務,例如關鍵供應商關係管理。
- 優化供應商關係:人工智能可用於通過衡量關鍵績效指標來尋找新供應商並支持合同管理。
- 簡化採購流程:機器學習可以促進審查和批准流程,以及更新目錄或合同數據,確保有關產品、材料和供應商的所有信息都是正確的。
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公司可以識別業務需求、降低風險、自動化重複性任務、促進供應商管理、跟踪支出並預測市場需求以提高利潤。
將企業資源規劃 (ERP) 集成到供應鏈管理 (SCM) 中
供應鏈管理中的 ERP 旨在執行有效的供應方面(存儲和運輸)和市場方面。 ERP 系統管理所有業務功能,如會計、項目管理、風險管理、物流、銷售、製造、分銷和人力資源。 通過將 ERP 集成到 SCM 中,所有數據都集中起來,便於訪問。 然後,供應鏈中的採購可以與其他活動和資源保持一致。 因此,ERP與SCM的集成讓您能夠以更高的速度、更高的質量和更高的效率向客戶交付產品和服務。
ERP 為供應鏈管理創造的一些價值包括:
- 在單個儀表板中整合供應鏈功能
- 與供應商建立更好的可見性和協調
- 自動化供應鏈流程以提高生產力
- 消除傳統手動任務中的人為錯誤
- 提供有價值的報告以做出正確的決定
自助服務門戶
新興的採購技術之一是自助服務門戶,它用用戶驅動的解決方案取代辦公室控制。 這項技術越來越多地用於非關鍵採購,因為越來越多的買家更喜歡通過自助服務門戶與供應商互動並管理他們的賬戶信息。
通過處理小額採購的自助服務門戶,您可以騰出採購人員和資源來監督需要個人和有效採購體驗的更複雜的交易。
常見問題
採購是供應鏈的一部分嗎?
是的。 採購是供應鏈管理的一個分支。 採購的目標是獲取日常業務運營所需的投入。 供應鏈管理處理將這些投入轉化為成品並將產品交付給客戶。
為什麼採購在供應鏈管理中很重要
採購對於企業獲得正確的商品並與供應商建立牢固的關係非常重要。 良好的採購管理將有助於降低原材料成本並確定更好的供應來源。 採購在供應鏈管理中的作用強調如何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價格獲得正確的投入。
供應鏈經理做什麼的?
供應鏈經理監控物流活動並跟踪庫存。 他們分析運營績效、識別瓶頸並解決問題。 供應鏈經理還需要與供應商和物流供應商合作,以確保產品運輸符合質量和安全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