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的 5 項內容管理預測

已發表: 2022-05-25

全球營銷人員與周圍的世界不斷發展。 如果說過去兩年是為了應對前所未有的衝擊,那麼 2022 年就是保持數字化加速的勢頭,提高客戶參與度,並推動更多在線銷售線索。

自數字時代開始以來,顛覆就隨之而來——但從 2020 年開始,它的強度呈爆發式增長。

隨著我們進入 2022 年,疫情仍在繼續,客戶的需求(例如無縫跨渠道體驗、便利性和個性化)只會越來越強。

企業需要了解將在 2022 年影響市場的趨勢和技術,以抓住擴大規模的機會。

1. 使用語音搜索優化的內容直接回答

隨著 Alexa、Google Home、Siri 和其他非屏幕搜索設備的使用量增加,每月的語音搜索查詢量將繼續快速增長。 事實上,到 2022 年,全球智能音箱市場收入增長到近 280 億。

市場增長遵循產品需求和更先進的技術。 此外,現代消費者越來越成熟,並且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快地適應新技術。 因此,基於語音的設備和技術每天都在變得越來越普遍,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語音搜索是一種快速獲得問題答案的非常簡單的方法。

另一方面,作為內容創建者,您需要了解這將如何影響您的工作。 語音搜索更直接,需要在沒有額外上下文的情況下快速回答。 話雖如此,您需要創建適合語音搜索需求的內容。 簡短,快速,直截了當。

如果網絡搜索為您提供了瀏覽前 10 個結果的選項,則語音搜索僅提供 1 到 3 個選項。 因此,讓您的產品數據豐富並可供銷售渠道和市場使用變得更加重要。

為此,產品信息管理 (PIM) 系統可以派上用場,以確保您提供特定銷售渠道或市場所需的正確產品數據。

2. 通過所有渠道的個性化內容增加買家選擇

了解客戶並在他們喜歡的渠道中與他們會面有助於個性化他們的體驗——同樣重要的是,在他們喜歡與您的業務互動的地方吸引客戶。

根據您的客戶群,您的餐桌上有各種銷售渠道。 但是,即使您當前的客戶可能主要包括老一代,您也應該考慮研究年輕人購買行為中可預見的一些趨勢。 遲早,這個年輕一代會成為你的客戶。

年輕一代傾向於快速適應新渠道——通過社交媒體、語音助手和虛擬現實耳機進行購買,僅舉幾例。

為客戶量身定制渠道還可以讓您提供更具包容性的體驗。 例如,您是否知道有認知、視覺或聽力障礙的人無法訪問 70% 的網站? 將您的渠道策略擴展到其他選項,例如語音助手,您的業務更適合滿足各種客戶需求。

3. 人工智能、自動化和智能機器與每個客戶進行大規模無縫互動

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識別、聊天機器人、語音輔助等,擁有一個基於訪問者的上下文知識為每個訪問者動態創建的真實網站的夢想可以成為現實。

企業正在過渡到允許機器進行以前“面對面”交互的技術。 未來,公司預測,他們在所有渠道的實時消費者參與過程中做出的 69% 的決策將由智能機器做出。 這包括決定創建什麼內容——主題、格式、關鍵字、圖像等。

2022年,我們將開始意識到人工智能驅動的內容營銷戰略的機遇。 AI 會捕捉低排名的內容片段,讓您了解性能的好壞。 換句話說,人工智能將開始迫使我們重新考慮我們創造了什麼以及為什麼。

到 2030 年,敏捷性和高級自動化(可能由 AI 支持)將成為客戶體驗的引擎,了解客戶的期望並實現它們。

4.內容營銷變成內容銷售

公司將更加認識到創意和引人入勝的內容對於企業實現與受眾的真正互動至關重要。 此外,對話內容將成為在內容組合中立足的趨勢。

當營銷人員在更人性化地建立消費者和企業之間的關係和互動方面蓬勃發展時,就會出現這種趨勢。

此外,隨著消費者不斷探索新技術以及我們在數字化上花費更多時間,新的支付方式和購買集成將增加收入,從而提高便利性和參與度。

內容是貫穿整個銷售和營銷渠道的共同線索,從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加流量、產生潛在客戶到完成銷售。 事實上,銷售和營銷之間的界限每天都在變細。 到 2022 年,內容營銷更有可能是“內容銷售”。如果你的內容沒有推動銷售,那你為什麼要創造它?

5. 創意在 Cookie Less 未來構建商業內容

我們預計商業內容將繼續爆炸式增長。 這將成為除付費牆和廣告之外的出版商公認的第三大收入支柱。

更重要的是,我們預計創造力也會有所提高。 在沒有 cookie 的網絡世界中,企業在通過使用第三方 cookie 進行跟踪方面遇到了困難和限制。 這迫使我們以新的方式思考,在正確的時間向正確的人提供相關內容。

一個好的開始是專注於各種格式的企業視覺識別和創意傳播。 例如,從內容的角度來看,我們將體驗創作者、編輯和出版商使用主要書面內容將其轉化為引人注目的、令人信服的視頻購物內容。

那麼,這會給我們帶來什麼?

更多個性化、跨功能內容、相關格式和語音搜索優化資產是 2022 年值得關注的內容趨勢。

此外,您必須考慮如何構建和創建內容,使其具有高度適應性,無論變化來自技術、受眾偏好還是貴公司的業務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