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創新:企業的 3 堂課
已發表: 2023-02-16從本質上講,持續創新是推動組織前進的動力: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一個接一個地改編,一個接一個的想法。 它由對現有技術或產品的一系列最小的、漸進的和持續的更新或改進給出。 它通常不會從根本上改變一個行業的動態或要求最終用戶改變他們的消費行為。 與持續創新相對的是不連續創新,也稱為“破壞性”創新。
每個新的實施都是持續創新,隨著技術和客戶需求的擴展或變化,組織的運營管理也會發生變化。
持續創新與失去相關性的風險
幾十年來,持續創新一直是一個熱議的話題,不僅在學術界如此,在任何部門或行業的研發部門也是如此。 如今,產品有效、價格合理並提供良好的客戶服務這一事實僅意味著它滿足留在市場上的最低要求。 當然,這些特徵不足以促進增長。 在當今擁擠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要取得持續的成功就需要創新。但如果創新不是持續的,沒有創新戰略來引導創新過程,風險就是我們會逐漸失去相關性,尤其是在越來越短的一段時間內。
- 在不考慮實際數量、質量和需求表達的情況下投資新產品的公司(想想新可樂市場推出的災難性後果)。
- 誤解並經常選擇忽略來自目標市場的信號的公司(例如,索尼和 Betamax)。
- 那些高估了自己品牌實力的公司,過於相信注定會過時的創新的持久力,並相信他們可以在不削弱實力地位的情況下遲到(例如諾基亞,2012 年,拒絕轉向數碼攝影,注定自己會過時)。
在所有這些被文獻廣泛引用的案例中,在不久的過去具有高度創新能力的大而強大的公司都經歷了巨大的失敗(在某些情況下是徹底的失敗),因為他們未能實施持續的創新系統。
採用持續創新方法的公司比他們的競爭對手學得更快、更好,並且能夠為客戶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解決方案,不僅在有限的時間內,而且是長期的。 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研究如何進行持續創新項目,並在三個課程中總結一些被證明特別有效的做法。 然而,首先,我們將通過觀察行動來解釋持續創新是如何“起作用”的。
持續創新過程中的主要步驟
沒有單一的持續創新過程:每個組織都有自己的特定需求,需要量身定制的方法。 但是,我們可以列出八個關鍵步驟(根據 techfunnel):
- 專注。在此步驟中,重點是預期的最終結果以及實現該結果所需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 探索。這是積極尋找實現目標所需的工具和技術的階段。 現在是時候考慮甚至非常不同的想法了。
- 選擇。第二步中引入的選項經過仔細評估:只選擇最好的選項,那些可能確保具體發展前景的選項。
- 設計。這是設計階段:建立實施先前決定的選項和跟踪性能所需的所有操作。
- 行動。解決方案經過測試:它是否符合設計的操作並達到預期的結果?
- 評價。行動有效嗎? 它對實現第一階段所述目標的貢獻如何? 如果性能低於預期或出現新問題,則在這個階段製定進一步的解決方案。
- 創作。創造力是持續創新的組成部分,當以設計思維的形式發揮作用時,它有助於與目標受眾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因為它直接挖掘了情感潛力。
- 新焦點。這也許是持續創新過程中最微妙的階段,但也是最能定義它的階段。 最終結果實際上只是實現新目標的中間步驟。
一家選擇持續創新方法並成功實施其基本步驟的公司是一家不僅為其經濟增長而且為集體進步做出貢獻的公司。 這就是電話和信息技術領域已經發生的事情,目前正在數字化轉型中發生。
不斷創新的優良榜樣
持續創新的一個典型例子涉及數字化轉型:過去將數據存儲在紙質文檔中的組織通過選擇不同類型的格式(非物質化和無紙化體驗)邁出了數字化的第一步,然後轉向數字 CRM 存儲和終於把所有的東西都上了雲端,以便更快地檢索客戶檔案,實際上是在實現不斷的創新。
在電話行業,持續創新長期以來一直很緩慢。我們從旋轉電話到觸摸板,從接線員到長途電話。 然後,在 20 世紀 90 年代,創新加速了。 引入了手機、智能手機和現在的觸摸屏。 隨著每一次技術飛躍不斷創新的公司現在都是行業領導者。
計算機科學是我們可以在工作中觀察到持續創新的完美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計算機科學產生了持續的適應性變化,從使用算盤轉向使用量子比特。 再一次,一步一步,倖存下來的公司是那些學得很快的公司。 雖然領先的雲公司在當今市場上佔據主導地位——微軟、谷歌和 AWS——但它們都不是從專注於雲共享開始的。 談到持續創新,我們也不能不提到亞馬遜,它在近 29 年的時間裡,從一個行業轉移到另一個行業並重振它,即使這意味著從頭開始重組它(從送貨上門到雲,從揚聲器到電視設備流式傳輸)。 一種由持續創新塑造的真實心態,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來滿足客戶通常不言而喻的需求。 亞馬遜證明,即使在今天,最大的變化也一定是文化上的。

我們快速回顧了持續創新過程中涉及的步驟,並嘗試通過分享某些行業的創新成功案例來將其基本原則背景化。 現在我們已準備好採納我們在三個課程中分享的建議,這些建議對打算採用持續創新方法的公司很有用。
轉變商業模式
持續創新的實施往往以一種混亂的方式發生,最終是無效的。 問題與技術投資不足無關,而主要與業務規劃有關,在很多情況下,業務規劃仍然停留在不合時宜的商業模式上。
許多公司仍然根據“瀑布”方法制定整體戰略,儘管他們隨後將其偽裝成“敏捷”。
- 使用瀑布方法(也稱為線性順序生命週期模型),項目以傳統的順序方式進行管理:從一開始就定義的不同階段的級聯連續,每個階段通常在下一個開始之前結束,並且產品在流程結束時交付給客戶。
- 在敏捷方法中,時間被劃分為定義持續時間的階段。每個階段都確定要交付的產品以及交付日期。 如果無法完成所有計劃的工作,則重新分配工作,並將信息用於下一階段的計劃。 每個階段的工作一旦完成,就會由項目團隊和客戶進行測試和評估。 整個過程的進展是迭代的。
使用舊方法,啟動、測試和管理創新項目的過程緩慢、曲折,並且很快就會失去動力。 此外,如果不對創新進行監控,它們很快就會從業務決策者的視線中消失。 儘管有這些證據,但只有 18% 的受訪組織將業務模式轉型視為優先事項(來源:IDC 信息快照)。 因此,似乎大多數公司仍不清楚他們所面臨的變化(主要是文化變化)的程度,並且只是在創新確立後才做出反應。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持續創新的理念對任何組織的未來都至關重要,必須立即實施。
整合創新能力需要軟件開發團隊通常投入的相同承諾(事實上,這就是敏捷方法的誕生地),並且只能通過調整結構、方法和人員來實現。 換句話說,在一個持續的創新系統中,致力於創新的團隊的孤獨和英勇的努力被各級參與以敏捷原則為標誌的文化所取代:
- 識別真正的客戶需求;
- 建立有規律和可預測的創新引進步伐;
- 創造連續的活動流程,以順利和穩定地推進;
- 將知識轉移到整個組織。
設計客戶真正想要的產品和服務
您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保持敏捷並不斷創新:
- 在產品設計過程中:納入客戶反饋;
- 在供應鏈生態系統中:更深入地了解潛在的供應限製或材料成本的波動;
- 在製造業:採用支持生產個性化產品的技術。
所有這些創新只是持續創新的核心趨勢之一:投資定義最適合客戶實際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技術進步為創新提供了巨大的機會,是變革的真正驅動力。 然而,關鍵不是要將技術的創新性降低到自身的目的,也不是通過追逐每一個新產品趨勢或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來不加批判地使用它。 公司必須設計客戶真正想要的產品和服務。為此,必須促進與目標受眾的溝通:準確了解客戶(現有和潛在),以便及時發送消息並提供反映品牌價值體係並設法調諧的一致且相關的內容通過向每個目標受眾傳達有用和有意義的信息。
從這個意義上說,持續創新既是個性化體驗發展的條件,也是從識別個人偏好和需求開始的過程的終點。 因此,第二課的基礎是數據。
採用正確的工具來管理和分析您的數據
如果推動創新的公司能夠獲得有關消費者和目標市場的最全面的信息,創新就會變得持續不斷並因此具有競爭力。 為您的組織配備數據管理和分析工具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是勢在必行。
然而,即使在今天,許多公司也難以協調和優化其所有流程,因為他們無法從各個職能部門訪問正確的數據:從研發和管理領域到供應鏈,從營銷和銷售部門到客戶服務。要開發創新想法並將其快速推向市場,應順暢無阻地收集、分類和解釋來自不同來源的數據。在雲中連接數據和流程是大多數創新公司的選擇,也是唯一能夠提供競爭優勢並支持新業務模式的公司。
統一數據管理平台為持續創新提供了良好的基礎:它實現了從創意開發到設計再到生產和服務的信息傳輸,並促進流程簡化。 因此,公司可以加快上市時間,預測並超越客戶的期望。
釋放持續創新的潛力意味著根據我們在這三個課程中討論的維度採取行動:商業模式、個性化和數據。無論如何,無論企業決定實施何種具體行動,實施創新模式都應該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