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標籤行動主義的多功能性和必要性
已發表: 2020-09-012007 年,當 Chris Messina 首次使用井號作為元數據標籤來輕鬆查找感興趣的主題時,沒有人能預料到主題標籤會在全球社交媒體用戶中變得非常流行。
僅僅在兩年內,Twitter 就在其代碼中採用了主題標籤,將主題標籤營銷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可行的營銷策略。 後來,Facebook、Instagram、Youtube、Reddit、Tumblr 和 Pinterest 等各種社交媒體平台都支持使用主題標籤的想法。 今天,75% 的社交媒體用戶每天都會分享帶有主題標籤的帖子。
主題標籤的受歡迎程度正在上升。 由於這些天社交媒體帖子可能會像病毒一樣傳播開來,難怪標籤已成為互聯網行動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實現更快、更有效的溝通。
我們現在談論的是標籤行動主義,即通過點贊或分享來表示支持某項事業的行為。 無論您想實現什麼數字行動主義目標,無論您是想提高認識、發動動員還是鼓勵行動,標籤行動主義都可以為您提供幫助。
什麼是標籤激進主義?
首先要做的事情:讓我們定義這個術語。
什麼是標籤激進主義?
標籤激進主義是在相關標籤的幫助下通過社交媒體渠道(Twitter、Facebook、Instagram 等)建立公眾支持的行為。
換句話說,標籤激進主義允許人們或組織通過社交媒體引發廣泛的討論,無論他們是想為某項事業而戰還是支持某項事業。 由於信息在社交媒體上快速傳播,許多人認為標籤行動主義是一種有效的宣傳形式,這是真的。
在過去的幾年裡,標籤運動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國際報導:#MeToo、#NeverAgain 和#BlackLivesMatter,僅舉幾例。
事實上,有不同類型的標籤激進主義,通常以支持事業或邊緣化人群的形式:
- 政治的
- 社會的
- 意識
- 趨勢
- 婦女權利
- 反種族主義和歧視
- LGBTQ+ 權利
- 出版
如果做得好,標籤激進主義活動有助於實現各種目標。 在查看示例之前,讓我們更多地了解這個概念的歷史。
社交媒體激進主義的歷史
隨著社交媒體的日益普及,當全球有 36 億人使用社交媒體時,社交媒體平台已成為強大的溝通渠道也就不足為奇了。
今天,用戶不僅可以與朋友和家人取得聯繫,還可以使用社交媒體來建立公眾支持或為某項事業或問題而戰。 這就是社交媒體激進主義的想法出現的方式。
社交媒體激進主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04 年,當時 Facebook 出現了。 Facebook 的日益普及以及 YouTube(2005 年)和 Twitter(2006 年)的推出也幫助每個用戶輕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信念。 它使活動家能夠在全球範圍內組織政治和社會運動並迅速傳播信息。
後來,標籤幫助用戶組織對話。 早在 2007 年,克里斯·梅西納 (Chris Messina) 就發布了第一篇帶有主題標籤的帖子,並讓用戶使用主題標籤來收集討論。 他還概述了一些標籤功能。 Twitter 喜歡使用主題標籤的想法,因此該公司在 2009 年製作了可點擊的主題標籤,這有助於標記和構建相關內容。
如今,標籤在社交媒體激進主義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因此“社交媒體激進主義”一詞經常與標籤激進主義互換使用也就不足為奇了。
對於標籤活動家來說,在 Twitter 上“喜歡”或“分享”帖子或“轉發”推文就足夠了。 這意味著參與主題標籤活動不需要太多時間或精力,因此這個概念越來越受歡迎。 在過去的幾年裡,這個概念得到了廣泛的支持,並且有不同的有效品牌主題標籤活動迅速傳播開來。
今天,我們將看看最具影響力的社交媒體激進主義運動,它們是如何推出的,影響等等。
10 個有影響力的標籤激進主義運動
如果您是活躍的社交媒體用戶,您更有可能看過 #MeToo、#NeverAgain 和 #BlackLivesMatter 等主題標籤活動。 為了激發您的下一個主題標籤激進主義運動,我們收集了近年來排名前 10 位的在線激進主義示例。
#黑人的命也是命
#BlackLivesMatter 運動是最具影響力的激進主義運動之一。 這一運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2013 年 7 月,當時艾麗西亞·加爾薩 (Alicia Garza) 在她的 Facebook 帳戶上使用了#BlackLivesMatter 話題標籤。 這是對 2012 年 2 月 26 日槍殺 17 歲非裔美國高中生 Trayvon Martin 的 George Michael Zimmerman 無罪釋放的回應。這個標籤迅速演變成一種運動和口號。

資源
Black Lives Matter (BLM) 運動已成為對警察暴行和所有針對非裔美國人的種族暴力的抗議。 它引起了全國的關注,並迅速在全球範圍內流行起來。 更重要的是,美國方言協會聲稱#BlackLivesMatter 是 2014 年的詞彙。
今天,Black Lives Matter 是一個團結全世界想要為自由、解放和正義而戰的人們的組織。 該組織提高認識並鼓勵人們在社交媒體上分享標籤和/或向 BLM 捐款。
2020 年,Black Lives Matter 運動在 6 月 6 日達到頂峰,當時有 50 萬人參加了全美 550 多個地方的抗議活動。 這個運動已經流行起來。 據《紐約時報》報導,#BlackLivesMatter 預計將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大的運動。
數以百萬計的社交媒體帖子包含#BlackLivesMatter 主題標籤。 例如,Instagram 上有超過 2350 萬條此主題標籤下的帖子。
#BringBackOurGirls
#BringBackOurGirls 活動是主題標籤激進主義的另一個很好的例子。 它出現在 2014 年 4 月,當時恐怖組織博科聖地綁架了尼日利亞奇博克政府女子中學的 276 名女學生。
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發布了一條帶有這個標籤的推文,以引起國際社會對這個故事的關注。

資源
該運動向任何可以幫助找到或營救被綁架女孩的人提供了 300,000 美元的現金獎勵。 許多名人支持這項運動,並用#BringBackOurGirls 標籤上傳了自己的照片。
其中一些影響者包括賈斯汀·汀布萊克、薩爾瑪·海耶克、黛米·摩爾、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布拉德利·庫珀、安東尼奧·班德拉斯和安妮·海瑟薇。 這場運動提高了全球人民的人權意識。
該主題標籤已收到 200 萬條轉發。 這場運動的結果是,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有 57 名女學生獲救。 在過去的六年裡,又有 102 名女孩逃脫了。 然而,在撰寫本文時,仍有 112 名女孩失踪。
#他為她
正如聯合國婦女署報告中所指出的,全世界 35% 的女性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身體或精神暴力。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性別平等的理念得到了廣泛的支持,因為它使人們能夠防止對婦女和女孩的暴力行為。
因此,難怪聯合國在 2014 年發起了一場促進性別平等的團結運動,也就是眾所周知的#HeForShe。該組織邀請了成為聯合國婦女署全球親善大使的艾瑪·沃特森,並宣傳了這個問題。

資源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支持全球女性的運動。 幸運的是,網絡承諾的數量不斷增長。 在 HeForShe 的網站上,您可以查看數字,如下面的屏幕截圖所示:

資源

#冰桶挑戰
大多數標籤激進主義活動旨在提高認識。 例如,#IceBucketChallenge,也稱為 ALS 冰桶挑戰賽,幫助提高了人們對肌萎縮側索硬化症 (ALS) 疾病的認識,並在 2014 年籌集了對研究的捐款。
當參與者應該將一桶冰水倒在他或她的頭上時,這是一項活動,無論是由另一個人還是自我管理。 然後,該人必須在 24 小時內提名其他人做同樣的事情,並上傳視頻或捐贈給 ALS 協會。 它在 2014 年 7 月至 8 月期間在社交媒體用戶中極受歡迎。
不僅普通人參加了比賽,政治家、運動員和名人也參加了比賽。 以下是 Oprah Winfrey 的#IceBucketChallenge 視頻示例。

資源
該活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一份報告稱,人們在 Facebook 上分享了超過 120 萬個視頻,並在 Twitter 上提及該活動超過 220 萬次。 更重要的是,#IceBucketChallenge 在一年內幫助全球為該疾病籌集了超過 2.2 億美元。 還不錯吧?
#OscarsSoWhite
2015 年,當 April Reign 獲得奧斯卡提名時,她創建了#OscarsSoWhite 標籤,以引起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對缺乏多樣性的關注。

資源
其他粉絲也加入了這項運動,他們希望收到該組織的回复。 根據 GetVoIP 研究,52% 的人希望在一天內通過社交媒體解決問題,53% 在 Twitter 上聯繫組織的人希望在一小時內得到回复,如果他們提出投訴,這一數字躍升至 78% .
該組織沒有對這一運動發表評論,但無論如何它給出了結果。 當 April Reign 創建主題標籤以引起對該問題的關注時,學院成員中 92% 為白人,75% 為男性。 自那時以來,這一數字有所改善,因為到 2020 年,成員中白人佔 84%,男性佔 68%。
#TakeAKnee (2016)
2016 年 8 月 26 日,科林·卡佩尼克 (Colin Kaepernick) 採用了另一個反種族主義標籤激進主義運動#TakeAKnee。他在奏國歌時單膝下跪,以抗議警察對美國黑人的暴行。 其他隊友也在奏國歌時“單膝跪地”加入了抗議活動。
兩天后,卡佩尼克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並解釋了他的行為。 也被稱為美國國歌抗議活動,#TakeAKnee 運動在其他運動員受到啟發而跪下時廣受歡迎。

資源
後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和國際品牌都支持了這項運動。 2018 年,耐克推出了由 Kaepernick 擔任活動負責人的新廣告。 目前,卡佩尼克仍然是這場運動背後最大的關鍵人物,他發布了鼓舞人心的推文以引起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關注。
#我也是
無論您是男性還是女性,您都更有可能了解#MeToo 運動,因為它不需要介紹。 這是一場反對性騷擾和性虐待的流行社會運動,於 2007 年首次出現。
#MeToo 話題標籤由性騷擾倖存者塔拉納·伯克 (Tarana Burke) 於 2007 年創建,但 10 年後才流行起來。 故事可以追溯到 2017 年 10 月上旬,當時十幾名女性指控哈維·溫斯坦有性虐待指控。
不同的電影界女星與溫斯坦有著相似的經歷,米蘭是第一個發聲的人。 Milano 於 2017 年 10 月 15 日發布了一條推文,截至當天結束時,該標籤已被使用超過 200,000 次。

資源
該運動使這個問題引起了公眾的注意,並得到了廣泛的支持。 一項研究聲稱,與#MeToo 相關的帖子獲得了 7.28 倍的喜歡和 3.37 倍的轉發。 由於這場運動,至少有 201 名有權勢的人失去了工作或主要職位。
#再也不
#NeverAgain 運動出現在 2018 年,當時美國學生主導的政治行動使用該標籤倡導更嚴格的監管,以防止槍支暴力。 他們是學校發生的一起槍支暴力事件的目擊者。 2018 年 2 月 14 日,一名 19 歲的前學生在佛羅里達州帕克蘭造成 17 人死亡,另有 17 人受傷。
根據一份報告,每天有 8 名兒童死於槍支暴力,另有 32 名兒童被槍殺或受傷。 由於美國兒童每天都遭受槍支暴力,組織者希望提高對這個問題的認識。
組織者還於 2018 年 3 月 24 日發起了一場名為“為我們的生命而遊行”的全國性示威活動。#NeverAgain 運動是反槍支暴力行動的良好開端。

資源
#Coronavirus + #COVID19 (2020)
COVID-19 的爆發改變了全世界人們的生活。 #Coronavirus 是 2020 年討論最多的話題,帶有此標籤的帖子數量不斷增加。
早在 2019 年 12 月,人們就開始使用這個標籤來監控中國的局勢,但它在 2020 年 3 月開始流行。當 COVID-19 影響全球大多數國家時,標籤在 Twitter 等社交媒體平台上迅速成為時尚。

目前,有超過 6 億條關于冠狀病毒和 COVID-19 的推文,530 萬 Facebook 用戶正在談論它,Instagram 上有近 3000 萬條帶有此標籤的帖子。
#FreeBritney 2020 年 4 月
最新的標籤激進主義運動之一是獻給流行音樂公主小甜甜布蘭妮的。 這位流行歌星有心理健康問題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所以這位 38 歲的名人自 2008 年以來一直在她父親的監護下。
根據監管規定,布蘭妮不得開車、結婚、打電話,甚至不得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帖子,因為她的賬戶可能受到監控,這絕對侵犯了數字隱私權。 值得注意的是,斯皮爾斯仍然創作音樂並進行世界巡迴演出,為她的監護人賺錢,因為她無法照顧她 5900 萬美元的財富。
#FreeBritney 標籤出現在 2019 年,但當 Britney 開始在她的 Tik Tok 帳戶上發布視頻時,該標籤迅速傳播開來。 她的粉絲認為斯皮爾斯一直在通過社交媒體發送編碼信息,因此他們聯合起來幫助小甜甜布蘭妮,並使用社交媒體平台上流行的標籤#FreeBritney。

資源
8 月 3 日,傑米·林恩·斯皮爾斯 (Jamie Lynn Spears) 評論了#FreeBritney 運動,稱支持者為“陰謀論者”。 然而,隨著斯皮爾斯 12 年的監管期限延長至 8 月 22 日或“大流行結束”,粉絲們仍然活躍在社交媒體上。
結論
現代社交媒體用戶“喜歡”和“分享”內容,讓他們的追隨者更好地了解他們關心什麼,從而與人們保持聯繫。 生活在數字時代,人們很容易成為他們所信仰的事業和問題的活動家。上述活動的流行證明了標籤活動的力量。
底線? 使用正確的標籤,活動人士可以輕鬆標記相關內容並消除噪音,這有助於提高對社會問題的認識,並使感興趣的社交媒體用戶參與群眾運動和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