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債務陷阱外交的全貌

已發表: 2023-01-15

印度學者 Brahma Chellaney 於 2017 年創造了“債務陷阱外交”一詞。這是國際金融中使用的一個術語,它描述了債權國或機構向借款國提供債務,以增加貸方的政治影響力。

貸款條件不為公眾所知,而且通常使貸方受益。 借來的錢通常用於支付從債權國採購的承包商和材料的費用。 當債務國無法履行其還款義務時,債權國將獲得政治或經濟讓步。

不出所料,“債務陷阱外交”的指控通常與中國有關。

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指的是向發展中國家提供大筆貸款的做法,通常用於基礎設施項目,據稱其意圖是讓這些國家陷入債務和依賴中國的循環。 該理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無力償還貸款,中國可能會以此為槓桿來控制該國的資源、土地或戰略資產。 據稱,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和馬爾代夫等幾個國家就是這種情況。 然而,中國政府否認其從事“債務陷阱外交”,並辯稱其貸款做法是透明的,對雙方都有利。

針對中國的指控
中國的發展計劃
債務蜘蛛網以及中國如何使用它
非洲大陸
結果

中國是否在利用債務陷阱外交在世界範圍內發揮影響力?

針對中國的指控

近十年來,中國一直籠罩在猜疑的烏雲之下。 成為全球強國的野心在國際舞台上不為人知。

Brahma Chellaney 創造了“債務陷阱外交”一詞來描述中國的掠奪性借貸行為。 他聲稱中國用不可持續的貸款壓垮窮國,然後迫使他們將戰略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 這都是中國地緣戰略遊戲的一部分。

中國的發展計劃

2013 年,中國啟動了有史以來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 這就是“一帶一路”倡議 (BRI)。 習近平主席發起的這一倡議是一項集發展和投資於一體的倡議。 它將從東亞延伸到歐洲,這將顯著擴大中國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 有時,它被稱為第二絲綢之路,被吹捧為擴大中國軍事力量的特洛伊木馬。

總統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願景包括在兩個地區建立一個由鐵路、能源管道、高速公路和簡化的過境點組成的龐大網絡。 一條是穿過多山的前蘇聯共和國,另一條是向南——通往巴基斯坦、印度和東南亞其他地區。 據他介紹,這樣的網絡將“打破亞洲互聯互通的瓶頸”。

除了實體基礎設施外,中國還計劃建設 50 個經濟特區。 延續這一仁慈,中國還將投資沿印度洋從東南亞一直到東非和歐洲部分地區的港口開發——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適應不斷擴大的海上貿易流量。

中國對“一帶一路”倡議的雄心和願景令人震驚,已有近 60 個國家簽署了項目或表達了參與的濃厚興趣。

債務蜘蛛網以及中國如何使用它

中國以萬億美元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幌子,向希望開展基礎設施項目的國家提供巨額債務。 美中不足的是,中國急於放貸,卻沒有進行信用盡職調查。 事實上,中國一直被指責專門向資源豐富或具有地緣戰略位置但信用度低的國家提供大筆貸款。

據信,中國對項目談判保密,並收取非競爭性價格。 然後將合同授予中國政府或與政府有關聯的承包商,這些承包商收取的費用過高。 與此同時,關於賄賂最高領導人以換取基礎設施投資的指控仍在繼續。

1. 斯里蘭卡

斯里蘭卡政府與招商局港口控股公司於2017年7月簽訂合同。合同規定以12億美元的貸款換取漢班托塔港和1.5萬英畝斯里蘭卡領土的長期租賃權。

COVID-19 大流行病嚴重打擊了該國的經濟,迄今為止,斯里蘭卡正在與最嚴重的經濟衰退作鬥爭。 它拖欠了大部分外債,包括中國的貸款。 早些時候,中國通過收購大量項目資產來維護自己的利益。 因此,鑑於斯里蘭卡無力償還債務,中國搶走了資產。

2.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已經是一個非常疲軟的經濟體,還從中國大量借款,並將戰略項目授予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 又一次受挫,中國要求為拉合爾橙線項目償還約 5560 萬美元。 除此之外,巴基斯坦還欠中國電力生產商約13億美元。

中國在從巴基斯坦追回資金方面一直非常嚴格。 巴基斯坦面臨著類似於斯里蘭卡經濟危機的情景,而中國都準備充分利用戰略優勢來擴大其權力和影響力。

除了這兩個國家之外,其他亞洲國家如馬來西亞、馬爾代夫和老撾都欠了中國的債。 所有這些國家要么資源豐富,要么具有地緣戰略位置。 它們都是中國隱藏的政治野心的一部分。

非洲大陸

2000年至2014年間,非洲國家增加了對中國的借款,以結束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依賴。 2016年非洲對華欠債3000萬美元。 欠債最多的國家是安哥拉、埃塞俄比亞、贊比亞、剛果共和國和蘇丹。

結果

自“一帶一路”倡議啟動以來,中國以幫助的名義向各國提供貸款。 然而,在每一種情況下,它都獲得了巨大的影響力,無論是在資源還是政治影響力方面。 一份報告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參與國欠中國約 3850 億美元的隱性債務。

結論

在國際舞台上玩政治遊戲,中國既不是新手也不是新手。 它成長為全球強國的雄心是眾所周知的。 “一帶一路”倡議是其穩步獲得權力的雄心壯志的補充之一。

然而,COVID-19 大流行給中國人帶來了沉重打擊。 這導致中國的貸款支付計劃急劇下降。 再加上對看似仁慈的中國政府的懷疑和懷疑越來越多,許多“一帶一路”項目正在被夥伴國家縮減或取消。 建設和融資缺乏透明度,腐敗和瀆職案件不斷增加,以及缺乏財務可行性,這些都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形象產生了負面影響。 它還面臨著來自印度、日本、澳大利亞和美國之間的戰略安全對話的日益嚴峻的挑戰。

無論如何,“一帶一路”的榮耀似乎不太可能重現。 然而,中國政府有能力發起一項具有完全相同隱藏議程的新舉措。 各國和經濟體應該對共產主義國家保持警惕。

常見問題

中國的債務陷阱是什麼?

這個詞是由印度學者 Brahma Chellaney 創造的,用來描述中國政府如何利用較小國家的債務負擔來達到地緣政治目的。

有多少國家背負著中國的債務?

據《福布斯》報導,全球有 97 個國家背負著中國債務。

中國陷入債務危機?

隨著習近平著眼於史無前例的第三個任期,中國正面臨著 8 萬億美元的全面債務危機。

美國欠中國債嗎?

中國持有價值約 1.08 萬億美元的美國國債。

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如何運作?

該理論認為,如果一個國家無力償還貸款,中國可能會以此為槓桿來控制該國的資源、土地或戰略資產。

中國政府是否否認“債務陷阱外交”的存在?

是的,中國政府否認它從事“債務陷阱外交”,並辯稱其貸款做法是透明的,對雙方都有利。

與中國陷入“債務陷阱”會帶來什麼後果?

與中國陷入“債務陷阱”的後果可能包括失去對資源、土地或戰略資產的控制,以及變得依賴中國提供財政支持。

有什麼辦法可以避免陷入對華“債務陷阱”?

各國可以採取措施避免陷入與中國的“債務陷阱”,方法是在貸款時保持謹慎和透明,並確保貸款條款公平和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