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領先的 DEX 正在選擇訂單簿機制
已發表: 2021-11-06作為應用場景最清晰、需求最強的DeFi細分市場,去中心化交易所(DEX)一直以來都是最受關注、最具競爭力和最強資本效應的體現。
根據 The Block 的數據,過去兩年 DEX 總量(僅包括現貨交易)的增長非常明顯。 自去年年中低位穩定表現以來,DEX 總交易量快速增長,5 月達到 1628 億美元的月度峰值。 雖然仍落後於中心化交易所(CEX),但其千億美元的市場規模顯然不容忽視。
AMM 是明星
當談到 DEX 的興起和普及時,AMM 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AMM 最早誕生於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Vitalik 撰寫的一篇論文《Improving Front Running Resistance of X *y = K Market Makers》中,並在眾多項目中越來越受歡迎。 例如,Uniswap 也採用了該模型。 全新的“X * Y = K”的AMM原則,打破了DEX複製CEX模型和報價的思維傾向,進一步為DEX提供了一種創新的途徑。
據 Debank 稱,目前有多達 6 個 AMM DEX 項目位居 DeFi TVL 排行榜榜首,包括 Uniswap、Curve、SushiSwap、Balancer替代等。 多家AMM DEX的集體出現,打破了CEX在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霸主地位,開啟了免許可、開放、簡單、高效的區塊鏈交易時代。
回顧當下,我們可以看到,AMM DEX 的爆發並非巧合。 首先,AMM DEX的特性(如開源、免許可)滿足了新興項目對開放交易平台的需求,符合市場趨勢。 其次,AMM DEX 直接的做市和交易方法降低了流動性提供者 (LP) 和交易者的門檻,讓區塊鏈“本地人”能夠快速了解並參與這些新角色。 此外,流動性挖礦這種新的代幣機制,為普通用戶打開了獲取項目早期代幣的渠道,從而為AMM DEX吸引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用戶和資金)。
如今,基於 AMM 模型的 DEX 區塊鏈項目往往結合了貸款和衍生品等金融服務,已成為 DeFi 系統中不可替代的基礎設施。 它們支持基於它們構建的應用程序的操作和創新。 毫不誇張地說,如果沒有 AMM,DeFi 就不會像今天這樣壯觀,至少不會那麼快。
但是,AMM 真的是 DEX 的唯一答案嗎?
AMM 無疑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但作為一個只有三年半歷史的全新機制,它也存在一些劣勢。 此前,Odaily 曾發表過一篇關於 AMM 在用戶體驗方面的短板的簡要回顧,可以歸結為四個方面:“功能單一”、“滑點大”、“成本高且耗時長”和“交易失敗或搶占先機的風險” ”。
第一個缺陷是功能有限。 AMM DEX的報價和交易取決於交換池的實時狀態和變化。 在不增加輔助服務的情況下,絕大多數 DEX 只能支持閃盤交易。 即用戶只能依靠傳統的掛單和撮合以市價完成下單,而不是掛單,以理想的價格進行交易。 因此,AMM 對用戶來說不是很靈活或不方便。
其次,AMM DEX 的流動性完全取決於目標互換池。 當單筆交易的大小對於交換池來說太大時,往往會出現較大的滑點損失。 一種解決方案是將單個交易分解為多個較小的交易,並等待套利機器人在多個交易所固定價格,這顯然會產生額外的運營成本。
此外,作為最適合區塊鏈環境的交易機制,AMM完成了從做市到區塊鏈交易的全流程。 因此,所有交易的確認都需要等待區塊鏈打包,在網絡擁塞的情況下可能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區塊鏈上的操作也意味著高昂的 gas 成本。 對於小型交易者或流動性提供者,在許多情況下,交易或做市利潤甚至無法支付他們的交易成本。
最後,由於用戶必須等待他們的交易被打包,他們經常會面臨搶先交易的問題,讓礦工分一杯羹,尤其是在交易量很大的情況下。 此外,很多 AMM DEX 的用戶可能在某些時候遇到過交易失敗的情況。 8 月下旬,Uniswap 創始人 Hayden Adams 發推文稱,Uniswap 的歷史交易失敗率高達 15%。

為了解決這些缺陷,提升用戶體驗,幾家AMM DEX在各個層面進行了各種嘗試。 例如,他們中的一些選擇集成 Gelato 和其他智能合約作為觸發工具來啟用掛單,或者調整 AMM 曲線以解決滑點問題,或者部署在新的層上以解決高交易成本和低速,或整合 EDEN 等反 MEV 方案解決搶先問題。
與此同時,其他 DEX 也在尋求測試訂單簿的適用性,其效果已在 DEX 中得到有力證明,並嘗試構建或整合訂單簿市場。 其中,就有本文的主角——MDEX。
訂單簿能否彌補AMM的缺陷?
根據官方路線圖,MDEX.COM 於 2021 年 10 月 30 日 20:00(UTC+8)推出了訂單簿功能,進一步提升用戶的交易體驗。用戶可以通過限價單以期望的價格交易代幣。 某筆交易的成敗取決於買賣雙方的掛單,就像CEX一樣,可以讓用戶不用盯著市場看。
DEX的訂單簿是由訂單簿和AMM流動性池組成的技術創新,充分採納了用戶的建議。 這將解決市場上存在的因訂單簿深度不同而導致交易失敗的問題,為用戶帶來更好的交易體驗。
MDEX作為HECO上的頂級DeFi項目,選擇上線訂單簿功能,對整個DEX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 此前,大多數選擇訂單簿功能的 DEX 項目都是市場份額低、資產有限、用戶數量少的項目。 (注:dYdx雖然也使用訂單簿,但主要以合約交易為主,現貨交易量較小)。 MDEX 的出現標誌著變革,代表了第一個成熟的使用訂單簿功能的 DEX 項目。 那麼,訂單簿真的能彌補AMM的短板嗎?
儘管我們還需要等到週六才能真正試用 MDEX 的新功能,但在 CES 的交易經驗似乎表明,上述困擾 DEX 的所有缺陷都可以得到有效解決。
掛單是訂單簿機制最基本的功能。 它允許用戶根據自己的觀察結果採取先發製人的措施,以指定的價格掛單。 同時,固定價格也意味著以 AMM 為特徵的滑點和搶跑等常見問題將得到極大緩解。 高交易成本的主要受害者是位於以太坊上的 DEX 項目。 MDEX雖然也部署在以太坊上,但其主戰場是Heco——以低交易成本著稱的新興公鏈。 因此,MDEX 沒有高額交易費用的問題。
對於DEX生態中的另一個關鍵角色——流動性提供者(LP)來說,訂單簿功能的上線意味著他們擁有了另一個全新的做市渠道。 在訂單簿機制中,專業LP做市更加靈活頻繁,從而提高了做市收益。 當然,MDEX 不會放棄原有的 AMM 產品,普通 LP 可以繼續在 AMM 池中賺錢。
AMM 與訂單簿:誰是贏家?
DeFi 大爆發後,很多加密貨幣專家將 AMM 視為訂單簿模型的系統升級。 然而,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錯誤。 作為 CEX 和 DEX 最成功的做市模型,訂單簿和 AMM 沒有可比性。 沒有一個人比另一個人優越。 相反,它們只是提供不同的用戶體驗。
本質上,訂單簿模型是一種主動做市機制,而 AMM 是一種被動做市機制。 它們不同的運行理念決定了完全不同的運行機制。 對於訂單簿模型,它需要一個撮合系統來匹配市場上所有的掛單,而AMM機制只需要池中資金的流入流出。 這種差異也意味著訂單簿模型允許更高級別的靈活性,而 AMM 更通用,適合普通用戶。 此外,訂單簿模型雖然功能更多,但 AMM 的組合性更強。 一言以蔽之,兩者都是為了滿足用戶的實際交易需求,但採取的具體方式不同。
在 DeFi 誕生之初,市場需要一種開放、簡單、易於推廣的交易產品。 因此,AMM 完全符合要求。 但隨著 DeFi 基礎功能的成熟,用戶對更多樣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這對訂單簿機制產生了吸引力。
我們認為 DEX 必然會朝著使用訂單簿機制的方向發展。 MDEX 不是第一個。 也不會是最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