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科技公司:優勢、危險和未來

已發表: 2022-02-26

大型科技公司是跨國公司,在世界各地擁有資產,通常賺取數十億美元的收入,並對用戶的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

大多數大型科技公司都是初創公司的顛覆者——他們通過實施完成工作的新方法改變了各自的行業。 然後,他們最終成長為龐大而強大的組織,但沒有必要的政治責任。

GAMAM 代表 Google、Amazon、Meta、Apple 和 Microsoft,因為它們是典型的大型科技公司。 然而,大科技的特點並不僅限於它們,因為還有許多其他公司在同一條道路上。 這篇文章著眼於所有這些。

目錄

大科技有多大?

考慮到像丹麥這樣的國家,2021 年的 GDP 估計約為 2900 億美元。 還要考慮一下保加利亞估計有 780 億美元,巴拿馬為 600 億美元,新西​​蘭為 2470 億美元,牙買加為 150 億美元。 GDP或國內生產總值是一組人或一個國家在給定年份創造的所有價值的總和。

國家2021年國內生產總值2016年政府收入
1. 波蘭6550 億美元2360 億美元
2. 斯洛文尼亞609 億美元200億美元
3. 新西蘭2470 億美元720億美元
4. 科威特1320億美元610 億美元
5. 巴基斯坦2860 億美元430億美元
6. 羅馬尼亞2870 億美元720億美元

表格1。

現在看看下面的表 2,看看 2021 年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的收入,以及它們的市值數據。 市值或資本化是公司股票的總價值,通過將股票價格乘以股票總數來計算。

公司部門/產品2021年收入市值
1. 亞馬遜零售、雲計算4700億美元1.7萬億美元
2. 蘋果消費電子、軟件2750 億美元2.7 萬億美元
3. 三星消費電子、軟件2000億美元4170 億美元
4. 字母搜索、谷歌、YouTube 1820億美元1.7萬億美元
5. 富士康硬件製造商1810億美元510 億美元
6. 微軟軟件1430億美元2.2 萬億美元
8. 華為消費電子、軟件1290億美元
9. 戴爾電腦硬件920 億美元450 億美元
10軟件、臉書、Instagram 850 億美元5890 億美元
11. 索尼消費電子、軟件840 億美元1290億美元
12. 騰訊電子遊戲、娛樂700億美元5670億美元
13. 特斯拉電動車、鋰電池540億美元8700億美元

表 2。

從上面的表 2 中可以明顯看出,世界上許多最大的科技公司比世界上許多地緣政治實體或國家賺取更多的收入,並最終獲得利潤。 在一個越來越受資本流動控制的世界中,這些高收入使大型科技公司具有潛在的危險。 這是因為他們有資源去追求廣泛的利益,並在此過程中減輕大多數障礙。

劍橋分析醜聞

劍橋分析醜聞讓公眾明白了由單一商業實體管理數百萬用戶記錄的明顯危險。

隨著 Facebook Inc. 如何讓 Cambridge Analytica 在未經他們同意的情況下從 8700 萬個 Facebook 個人資料中獲取數據的細節浮出水面,並且出於政治原因,日常用戶開始對大型科技公司如何使用他們收集的信息表示擔憂。

除了商業用途外,科技公司還應保護其用戶數據免受惡意行為者的侵害。 但正如 2011 年轟動一時的索尼 PlayStation Network 黑客事件所示,許多科技公司做得還不夠。 黑客竊取了 7000 萬用戶的個人信息,包括他們的信用卡號碼。

大科技的優勢

大型科技公司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優勢和有用的功能。 大多數現代生活方式甚至依賴於大型科技公司的服務組合。 這裡有一些:

  • 輕鬆訪問——大型科技公司讓普通人可以輕鬆訪問原本不可能獲得的服務。 從 1990 年代免費但高效的 Google 搜索引擎到社交網絡、雲計算以及眾多其他個人和商業服務。

    這裡的商業模式通常是免費增值模式,其中一些服務的功能是免費提供的,而那些支付溢價的人可以獲得額外的溢價服務。 這裡的一個重要例子是谷歌云計算和亞馬遜網絡服務。

    其他大型科技商業模式包括廣告收入,如穀歌搜索和 Facebook。 然後,還有與亞馬遜及其賣家一樣的佣金,以及其他不同的方法。 簡而言之,大型科技讓每個人都能獲得必需品,同時讓成功的人為其他人支付費用。
  • 廣泛的功能——通過迭代和增量開發,大型科技公司還能夠提供比其他方式更多的任何特定服務的功能。 這是因為這些公司擁有深厚的流動性、龐大的工程師和開發人員隊伍以及付費客戶。
  • 優化服務——這就是大數據因大數據而大放異彩的地方。 鑑於數據存儲、計算能力和帶寬的價格不斷下降,大型科技公司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來創造更好的產品。

    這可能意味著優化他們的服務以更好地為個人用戶服務,以及發現使用模式、人口統計數據和其他支持人工智能的結果,從而更容易提供更好的服務並賺取更多收入。
  • 高效的研發——大科技的另一個好處是他們對研發的長期投資。 通過利用其可觀的收入,科技巨頭對未來的投資比傳統公司要遠得多。 結果是不斷改進、多樣化或更便宜的產品和服務。
  • 良好且穩定的工作——大型科技公司無疑是工程師、開發人員、經理和其他創意人才找到穩定且有利可圖的工作的最佳場所。 他們不僅薪水很高,而且還通過提供最好的員工福利來競爭。 亞馬遜除外。

大科技的危險

毫無疑問,大科技的巨大社會力量、財富和計算資源使它們對整個社會構成潛在危險。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因此它們所帶來的風險並不一致。

然而,以下是對大型科技公司對整個世界構成的主要威脅的總結:

  • 他們無所不知——大多數科技公司都知道你住在哪裡、在哪里工作以及你喜歡什麼。 例如,谷歌可能會先於您知道您的妻子、女朋友或女兒何時懷孕。 像亞馬遜這樣的其他人可能會從您的生活方式購買中知道您可能或實際上有多健康。
  • 危險數據——如果你是來自亞洲或中東國家的頂級政治家,那麼你不想整天都在 Facebook 上。 因為您的數據很容易落入壞人之手,並可能危及您的國家安全。 權力和地位較低的人也是如此。
  • 數據隱私——雖然不同國家對個人隱私採取不同的方法,但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GDPR) 仍然是地球上最嚴格的安全和隱私法。 事實是,大型科技公司試圖盡可能地規避這些法律。
  • 競爭對手歧視——業務可能是殘酷的,因此這些大型科技公司的龐大規模讓您知道他們多年來對競爭對手的殘酷程度。 有些人甚至壓制了偉大的產品,比如蘋果公司收購了德國 Emagic GmbH 並扼殺了他們為 Windows 平台開發的令人驚嘆的 Logic Audio。 這很簡單,因此您只能在 Macintosh 上獲得它。 一個惡魔般的舉動。 😈
  • 金錢腐敗- 每個人都知道這個,所以在這裡不多說。
  • 壟斷——Apple Inc. 於 2014 年收購了“Beats by Dr. Dre”,將這位老派說唱歌手推向了億萬富翁的淨資產評級。 有趣的是,雖然這些耳機和耳塞售價數百美元,但據報導它們的製作成本僅為 15 美元。
  • Twitter 革命——社交媒體對從阿拉伯之春到 2021 年 1 月的美國國會大廈暴動,以及無數其他社會動盪、公民不服從暴動以及隨之而來的人員傷亡負責。 在這個媒體列表的頂部是 Twitter。
  • 言論自由和社會控制——當一個或幾個人有權從他們的平台上禁止任何賬戶或刪除任何團體或政治運動時,他們比大多數普通政府官員擁有更多的權力。 唯一的問題是他們沒有被選為他們的職能。

政客們對大型科技公司一無所知

對大型科技公司進行嚴格監管的理由很明確。 但是,當談到這些科技巨頭的絕對權力、能力、影響力和現實世界的影響力時,普通的政治家是一無所知的。 要設想一個擁有大量金錢和計算能力的高管可以做什麼,需要對計算機和技術有充分的了解。

儘管如此,只有政治家才有能力控制大型科技公司。 一些行業需要更嚴格的監管,一些公司需要分拆以促進更好的競爭,等等。 但與此同時,大型科技公司正在花費數百萬美元遊說這些立法者。

中國和俄羅斯等其他國家採取了更殘酷的做法,只是禁止精選的大型科技服務在其國家運營。

大科技的未來

如果可以藉鑑過去的教訓,那麼技術將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重要作用。 但是,該角色是由大型科技公司還是由不同的組織結構管理,則是完全不同的問題。

大科技是資本主義的產物,所以它只能像我們今天所知的那樣,在一個相對安全和經濟穩定的資本主義社會中蓬勃發展。 改變這些基本變量中的任何一個,大型科技公司在那個地理區域都沒有機會。

中國和俄羅斯等東方國家擁有巧妙的創新者和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本土技術。 然而,例如,與西方政府不同的是,中國領導層更積極地參與了國內科技公司的運營。 例如,這使得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變成了一種略有不同的科技巨頭。

在非洲,與地球其他地區相比,技術創新相對較低,政界人士很少或根本不努力提供在其他地方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基本基礎設施。 如果沒有恆定的電力、廉價的帶寬和獲得低息資本的途徑,即使是最聰明的創始人也幾乎不可能創辦一家初創公司並將其發展成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

隨著俄羅斯軍隊於 2023 年 2 月襲擊烏克蘭,加密行業在短時間內損失了超過 2000 億美元的價值。 雖然沒有人知道這場衝突會持續多久或會變成什麼樣,但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大型科技的未來取決於一個地區的政治格局。

這歸結為資本主義及其所有信條。 當然,隨著投資者尋求可靠的押注,大多數大型科技股都被高估了。 但正如股市所顯示的那樣,今天的許多科技巨頭可能會在 10 到 15 年內成為自己的影子。 原因很簡單,新發明和顛覆是推動科技行業變革的引擎。

總而言之,帕累托原則向我們表明,自然從來都不是全面的——總會有少數人控制著任何社會的許多價值觀。 正如大型製藥公司和其他理論所表明的那樣,大型科技公司可能會一直存在。 多年來,只有球員可能會改變。

著名的大型科技高管

如果沒有幕後的男男女女,大型科技公司本身就什麼都不是。 從任何組織的創新到營銷和成長階段,最重要的是其管理質量。

因此,這裡列出了一些最著名的科技行業先驅和領導者,他們幫助引導他們的公司盈利或將他們變成科技巨頭。

  • Jeff Bezos – 亞馬遜的創始人和領導者
  • 埃隆馬斯克——特斯拉的投資者兼首席執行官
  • 拉里佩奇- 谷歌聯合創始人和谷歌 & Alphabet Inc. 的前首席執行官。
  • 埃里克施密德——谷歌公司的第一任首席執行官。
  • 馬雲——阿里巴巴創始人兼總裁
  • 史蒂夫喬布斯——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和蘋果崇拜的首席大師
  • 比爾·蓋茨——微軟聯合創始人兼前首席執行官
  • Jack Dorsey – 有爭議的 Twitter 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 謝爾蓋·布林——谷歌聯合創始人、Alphabet Inc. 前總裁。
  • 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 )——甲骨文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 蒂姆庫克——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
  • 馬克·扎克伯格——Facebook (Met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 Satya Nadella – 微軟現任 CEO

結論

在這篇文章的結尾,您已經看到了比世界上大多數政府賺更多錢的公司。 你也看到了他們做了什麼以及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最後,由你來決定對大科技和你的生活的看法。 可以肯定的是,集中的市場力量對任何社會都是危險的,因為它扭曲了資本主義和民主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