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可持續性:它如何改變公司和機構的行為方式
已發表: 2022-10-18環境可持續性:基本支柱
我們使用“可持續性”一詞來表示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保持的平衡,並且我們能夠充分利用我們擁有的資源。 我們可以從三個基本方面對其進行分析:環境、社會和經濟。 自然,這三大支柱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共存是必不可少的,沒有它,各個方面就無法正常和可持續地發展。
其中,環境可持續性包括持續承諾以負責任的方式與環境互動,並實施一系列戰略,這些戰略可以改善當前狀況,同時確保子孫後代的連續性。 根據屢獲殊榮的經濟學家赫爾曼戴利的說法,人類社會必須具備三個條件才能被認為是可持續的:
- 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不得超過它們的再生率。
- 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率不得高於相應可再生替代品的使用率。
- 污染和廢物的排放量不得大於環境對它們的吸收、同化和無害化的速度。
與環境可持續性概念密切相關的是循環經濟, “一種生產和消費模式,包括盡可能長時間地共享、借出、再利用、修復、翻新和回收現有材料和產品”,如歐洲議會。 因此,這是一種經濟類型,它有可能永遠持續下去,並擁有無限的資源,正如其名稱所暗示的那樣,按週期工作。
這正是環境可持續性背後的理念:減少浪費並確保流通中的每件物品和產品都得到充分利用和最佳利用。 但要做到這一點,僅循環利用是不夠的:有必要作為個人和社區實施深刻的思維方式轉變。
公司對可持續發展的承諾
今天,由於公民以及媒體和公共機構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公司決定加入促進環境可持續性的計劃。
公司的可持續性首先是減少他們在能源方面對環境造成的影響,從而優化和節約以及利用替代能源,以及工業活動產生的廢物和廢料的後果。
優化輸入能量流和消耗以及輸出廢物的管理需要在企業內對這些過程的管理進行合理化,以便在這方面實現重要目標。
對企業有利
這似乎很明顯,但成為以生態可持續選擇為標誌的系統的一部分並不容易和立即,尤其是對於公司而言。 他們必須審查其內部組織,更新和添加走上這條道路所必需的標準和實踐。 但即使在他們能夠做到這一點之前,公司也必須做出初步的改變:對這些問題的更高認識和敏感性是更大程度地參與和更好地實現為這些目的而製定的目標的基礎。
因此,決定進入這個世界的企業可能會感到成績不佳和迷失方向,不知道要採取什麼戰略來適應越來越傾向於綠色選擇的市場。 此外,另一個障礙可能只是缺乏足夠的資源來實際實施可持續戰略。
然而,在這個時代,公司幾乎有必要走上一條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不僅如此,因為不這樣做可能會在信譽、價值創造和與消費者的持久關係方面帶來嚴重風險. 對於公司而言,了解市場需求並跟上市場需求至關重要,否則可能會被遺忘。
可持續發展規劃
公司採取的第一步是製定行動計劃,通過該計劃,它可以與利益相關者溝通其戰略、目標以及在最佳時間框架內實現這些目標所需的一切。

必須進行內部公司分析,以確定要付諸實踐的使命,具體取決於時間段和部門。 隨後應進行外部市場分析,以分析當前趨勢和監管環境。 第二階段是實際戰略階段,根據他們設定的目標概述具體計劃。 在這個階段,忠誠的成員的不斷參與是必不可少的。 最後是實施階段,一系列行動到位。 同樣,每個人都相信他們想要傳播的價值觀非常重要,這樣才能向消費者傳達一種真誠感和社會公信力。
機構和可持續性
環境可持續性所固有的問題也涉及公共和私營機構,前者是該部門立法程序和執法的保證者,後者是環境文化的守護者,充當媒體的公民中介,以傳播價值觀和創新這種生態方法。
公共實體負責呼籲和促進具體研究,作為立法機構的基礎,目的是製定當前和技術上一致的標準和規範,以支持制定任何屬於通過法律改善環境績效範圍內的舉措實體。 此外,公共機構負責為以可持續性為導向的活動發放許可證,並對這些活動的實施和執行階段進行相關監督。
私營實體在其企業宗旨中促進和發展環境倡議,部分充當相關價值的文化載體,部分充當調解人和公民控制者,具有共享信息和正確實施公共和私人項目的手段。
環境認證
公司可以獲得五種常見的認證:
- ISO 14001 認證:適用於任何公共或私人組織; 它建立了環境管理體系的要求,允許監測環境影響和實施績效改進政策。
- EMAS 認證:生態管理和審計計劃是一項國際公認的認證,其成就使公司能夠躋身最負責任的組織之列。
- ISO 50001 認證:定義能源管理要求,並允許實施能源改進和降低成本的政策。
- 生態標籤認證:一種歐洲環境標籤,表示對環境有利的產品和服務,可以區分競爭對手。
- 環境足跡認證:表明公司對尊重環境、產品和服務的影響以及所採用流程的質量的承諾。
限制和困惑
當然,在一些以環境可持續性為目標的過程中,也有一些負面的方面不是立即可見的。
例如,環境領域最雄心勃勃的目標之一是實現所謂的“淨零排放” ,而實現這一目標的過渡顯然充滿了困難和成本。 然而,這樣的努力意味著業務模式的重組,其中包括內部和分銷結構向更大數字化的轉變。
然而,即使這樣的操作結構也涉及能源消耗,因為數字通信的便利性增加了此類工具的使用:例如,發送一封簡單的 1 兆字節的電子郵件會產生大約 19 克的能量。 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以及 PC 和參與流量的服務器的能源消耗。 很明顯,公司如果真想在能源方面取得進步,就必須要求其員工適度使用此類工具,以獲得環境效益,而不是產生與預期相反的效果。
此外,在運營和物流管理領域,除其他外,還必須非常注意用於運送貨物和人員的手段。 在這方面,當前趨勢也存在禁忌症。 電動汽車使用量的增長並沒有考慮到一個重要的事實:同樣的產量,電動汽車的污染更多,因為產生能量所需的化石資源量更大,最後還有電池浪費的問題它的生命還沒有解決。 因此,這裡唯一的優勢是城市地區的污染物濃度較低。